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关爱健康 > 饮食营养 > 进餐习惯

冬令进补的健康养生法则

本文Tag标签:冬令进补  

  当在凉爽的秋天吃着月饼赏着月亮,寒意渐浓时,也就意味着冬至的来临,而当路边的羊肉炉、姜母鸭、麻油鸡、药炖排骨的店面越来越多时,就表示冬天来临了,进补的时间到了,再加上传统补冬的观念及电视广告的提醒下,似乎『冬令进补』变成一种习惯,

  但在营养过剩、慢性病增加及高喊着减肥的今天,还需要『冬令进补』?

  首先,了解其意义:过去是物资匮乏的农业社会,从春耕、夏长、秋收,都需要劳力的付出,加上蛋白质等肉类食物摄取不足,抵抗力低,故利用较有丰厚物资的冬藏,好好进补调养一番,为来年的『春生』作准备。

  既然,是前人依据生活作息及配合着气候变化而利用饮食来达到强身健气的目的,亦是传承迄今的一种养生智慧,那『要如何补冬』以符合现代预防医学呢?

  一﹑先经由中医师看诊,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当的食补方法,以免适得其反,影响健康。

  二﹑慢性疾病患者更要考虑自己的病况,传统的中药食补,大多以中药材加上如:鸡、鸭、鱼或内脏类等动物性食材,再配合水及酒长时间慢火炖煮,形成「四高一富」的食物(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高蛋白质、富含普林),所以,糖尿病人应控制热量、减少摄取量;心血管疾病患者则勿吃太油,下锅前肉类食物宜去皮并且补汤需捞油;高血压病人则避免太咸,注意盐及调味料的添加;痛风患者不宜喝汤;由于浓肉汤及酒精易刺激胃酸分泌,对肠道消化功能差者,会增加负担;肝、肾疾病患者,炖补品则容易增加其肝、肾负担。

  三﹑购买中药材时,要选择完整包装,并注意包装外是否标示「品名、重量、制造及保存期限、厂商名称、地址及电话」等讯息外,还需留意产品有无发霉、长虫、等情形出现。

  四﹑炖煮前先将中药材洗净,可以去除虫卵、泥土、农药残留及化学添加物等。

  五﹑适度的补充水分还可维护皮肤的湿润度,避免干燥,因水有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体温的功能。

  六﹑规律且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精神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

  七﹑运动也是一种进补的方式,不用酒精就可促进血液循环抵抗寒冷,提高代谢率并同时消耗多吃炖品而产生的脂肪,还可纾解压力,有益健康。

  八﹑若要进补则以里肌肉、去皮鸡胸或鱼类等低脂食物替代,并搭配烫青菜及水果以补充纤维质,增加饱足感。

  台湾处于亚热带地区,虽没有严寒的冬天,但寒流一来及低温特报,仍是让人冷得受不了,但反观来说,现带人饮食丰富,鸡、鸭、鱼、肉、样样都不缺的情形下,还需要进补?

  养生方式有很多,不单只有食补,更要有正确的观念:均衡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的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等,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实及坚持,这样才可随时补充战力,而不须『冬令进补,来春打虎』。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